日前,光伏玻璃巨头福莱特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
光储充一体助力工商业低碳转型成功受能耗双控和欧盟碳关税的双重影响,工商业光伏迎来高速发展。放眼未来,决定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推动储能系统从适应电网、支撑电网阶段迈向新型电力系统阶段。
作为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重要一环,会上,阳光电源直流集成桩家族迎来新成员180kW直流集成桩,高防护、免维护、长寿命,可为运营商节省全生命周期总运营成本(TCO)约15万元。谈及大基地项目高质量发展,与会大咖一致认为,技术创新是解决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设备可靠性弱等问题的关键动力。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力行业委员会、阳光电源承办,现场嘉宾600+,线上观看超20万人次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力行业委员会、阳光电源承办,现场嘉宾600+,线上观看超20万人次。这不止是一场视觉、听觉、思想的盛宴,除了技术干货分享,此次PAT还打造了外场沉浸式清洁能源展区,包含能源基地、零碳园区等主题区,交互式体验阳光电源最新全场景解决方案,近距离感受先进技术价值。
大会伊始,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顾亦磊在致辞中表示,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是传统化石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此消彼长、互补融合的过程,是一项动态的复杂系统工程,而技术赋能、推动多能融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举措。3月31日,以光储并济 共筑零碳为主题的PAT2023爱光伏一生一世先进技术研讨会在合肥成功举办。江苏拥有天合光能、阿特斯、东方日升、泰州隆基、尚德等重点骨干企业,同时拥有多个光伏产业集聚区。
可以说,光伏领域又处于技术迭代的关键时刻。3月10日,联想系正奇控股官网宣布,公司20GW高效N型电池片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签约安徽省马鞍山。隆基绿能的回归,也让西安光伏产业发展更具想象力。赛道不错,能不能分得一杯羹,关键还得看实力。
印象中,上一次如此豪横的投资陕西,还是三星项目。以隆基绿能(SH:601012)为例,近两年不但加大在陕投资,且将全国研发人员陆续回撤西安。
技术攻关产能释放上下游配套等是其中的关键词,包括强调重点在高效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等领域进行布局。随着光伏行业龙头地位的稳固,隆基绿能瞄准硅片、电池、组件等全产业链发展目标,开始了一系列补短板行动。连同此前的投资,西咸新区将成为隆基绿能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大生产基地。棋局越发的精彩正在布局的这盘大棋,对西安乃至陕西接下来的光伏产业发展,势必产生深刻影响。
光伏企业大量西迁,西部丰富的硅料等资源也是重要考量。《证券时报》此前一篇文章提到,内蒙古成为越来越多光伏制造业企业的投资首选地,通威股份、协鑫科技、隆基绿能、东方日升等均在此布局,这表示国内相关产业链正在大规模地向西迁移。目前来看,江苏光伏产业链体系建设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业内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太阳能电池效率是光伏科技创新的灯塔,每一次0.01的突破都充满挑战。
此后,隆基绿能又研发出HPBC电池,全称为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是行业迄今为止规模量产最高前提下的最高效率电池。如今已达1.4万亿市场规模且依旧狂飙突进的光伏产业,西安产值千亿左右,同时迎来一个重要背景光伏产业大规模西迁。
2022年,隆基中央研究院正式投用。投产电池领域,是隆基绿能补短板的重点。
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之外,再如光伏。财经西部了解到,未来数年内,仅光伏电池领域,陕西(西安)便有望形成一个规模惊人的产值。就技术层面来看,硅基太阳能电池中,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最成熟,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可广泛用于屋顶、地面电站等多种场景,在目前的光伏市场中占比近95%。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硅产量排名前五的省(自治区),依次为新疆、云南、四川、福建和内蒙。2021年11月,第十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隆基绿能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效率(HJT技术)达到26.81%,再次打破世界纪录。HPBC目前量产效率突破25%,叠加氢钝化技术后的转换效率达到25.3%。
公司相关公告中指出,虽然单晶硅片已处于行业龙头地位,但目前单晶电池产能与单晶硅片、组件产能不匹配,一定程度制约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尤其西北,也是我国沙漠、戈壁、荒漠分布的主要区域。
在此背景下,TOPCon、HJT等逐渐成为光伏电池技术新方向。另值关注的是,中国光伏制造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大规模西迁是其典型特征。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表示,即使未来整个电池、光伏行业的降本增效并不明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电池每提高一个点的转化效率,可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就是全生命周期能降6%-9%的成本。财经西部曾撰文《解构隆基帝国》,其中提及,隆基绿能布局的五大业务板块中,电池组件位列第二位,并已建有西安航天电池工厂、西安高陵电池工厂等。
目前,PERC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技术,占比超九成,但该技术电池转换效率已接近理论极限,提效空间有限。该省是中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规模最大、配套环境最完善、龙头企业最集中的地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稳定的供应链,覆盖多晶硅生产、硅片、电池、晶硅组件、逆变器及装备制造、辅材辅料、系统部件及光伏发电应用等环节,可以说遍历光伏全产业链。隆基绿能工作人员早前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也曾表示,除西藏以外,中国光照资源最好的地区绝大部分都位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整体来看,陕西光伏产业产值逾千亿,占全国规模的1/14
主要目的是给欧洲当地的清洁能源制造商拿到和美国一样的补贴额,这些企业说我搬到美国去可以拿到很多补贴(比如大众建厂可选美国可选德国),这些企业跟欧盟施加了压力才推出的。总体上还是会追求多样化,不一定说非要把中国企业的份额做到什么程度。
周二3月14日,欧盟发布了一个提案涉及储能,里面有很详细的补贴政策等等内容。组件厂设在东南亚的话,肯定是满足欧美相关法案的逻辑,总体上实现了供应链多样化也行。
这个就是欧洲版的清洁能源补贴法案,主要是对标美国的IRA (所以冯德莱恩专门去找拜登聊)。设置不高于65%这个单一国家占比进入公共招标的门槛,不是为了针对中国,这个后面各国在落地减碳的时候如果不能满足减碳进程,肯定会调整;总体就是欧盟减碳的诉求太强烈,赶紧建立绿色能源供给,把高价天然气/LNG的钱省下来的诉求,远大于对抗中国供应链。
昨日白天交易日光伏板块大幅杀跌,晶澳科技跌停,主要受金融时报FT一篇报道说《欧洲净零工业法案》将于做晚欧洲当地推出,实际上,欧洲当地时间15点(北京时间晚上21点)刚刚通过。整个法案大背景就是global subsidy race,今天的这个草案版本在欧洲的政策圈已经流传了很久了,专家觉得奇怪的点是FT报道的标题党在针对中国,专家认为这根本不是这个法案的重点,欧洲其他主要媒体并不是从这个点来解读的。欧盟过去没有清洁补贴,因为欧盟过去成立的时候东西欧财力不同,补贴能力补贴,所以一直不允许在欧盟层面补贴,但是因为美国IRA法案出来,逼的欧洲走上这条路。方案里面提到了美国IRA的补贴3690亿美金,提到了中国五年计划的补贴2800亿美元等等,整个法案主要目的是推动欧盟本土清洁能源制造业的竞争力。
后续净零工业法案也会像IRA一样给出特别具体的针对每个领域内各个环节的补贴细项。欧盟已定的fit for 55和REPowerEU(2022年5月发布)的政策,2030年的碳排、风光装机目标,对进口的需求是非常明显的!市场化地说,不可能不大量从中国进口。
流程:需要走立法建议书(欧盟议会、欧盟理事会一读、二读来回两三轮),至少还有1年时间。欧盟碳相关政策咨询库专家: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法案会对A股板块引起这么大的震动。
这期间欧盟委员会还会换届,到时候会怎么推动还不好说。草案发布受阻主要是法国希望把核电纳入清洁能源,其他国家认为这个不是清洁能源,而展开了拖延讨论。